烏魚是大家通稱的俗名,然而信魚是它美化商業化的名稱源自它有洄游的習性,不過它有人們都不熟悉的學名叫「鯔魚」,是底棲類迴游性魚類。體長約三十至八十公分,大部份成長於鹹淡水交界的河口。
臺灣的成年的烏魚,從大陸北方沿海,大約每年冬至後一至二個月,烏魚都會大批集結,洄游南下台灣台南以南海域如高雄、屏東產卵,因每年一次洄游習性故烏魚又有「信魚」之稱。
最適合烏魚生長的水溫為攝氏20度~23度。冬季即是烏魚產卵時期,此時烏魚對海水溫度及鹽度特別敏感,大陸北方烏魚在北方寒流一來,海水溫度會隨著氣溫下降,這時烏魚開始發展其生殖系統,母烏魚生殖系統即稱為烏魚卵、公烏魚則為烏標(精囊)。並成群結隊南下台灣,尋找適宜產卵海域如高雄、屏東。
烏魚春、夏、季棲息於中國北方大陸沿岸,秋、冬季隨著大陸海潮向南洄游至台灣南部,大約快到農曆新年時回集結在高雄、屏東等地區的淺海海域產卵。
烏魚的洄游至台灣時,通常在十一月下旬至十二月中旬,普遍集結於新竹、苗栗、台中一帶沿海;此時的烏魚卵尚未完全成熟及飽滿。十二月下旬至一月中旬,集結於嘉義、台南、茄萣沿海;此時的烏魚卵完全成熟及飽滿。一月下旬至二月中旬則移至高雄、枋寮沿海;開始產卵。產卵之後天氣也漸漸變暖和,烏魚會成群結隊洄游移至大陸北方沿海。
當烏魚產完卵後即洄游北上。此時沒有捕捉的經濟價質。因為這時的烏魚體型瘦弱,稱之為『回頭烏』。